新華網 正文
    讀懂“國之大典”的三重深意
    2019-10-09 10:12:26 來源: 學習時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郭奔勝

      國慶活動每每都是中國讀懂自己以及世界讀懂中國的重要窗口,而今年的國慶慶典更是打開了一扇大大的瞭望之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群眾游行和聯歡活動,雖然過去了一段時間,但仍是世界持續關注的焦點。世界在關注:一個正在復興征程上大步前進的東方大國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如何評價自己的現在,又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世界從“國之大典”中找到了更多的答案。新時代的“國之大典”,塑造著復興偉業的大國氣象,升騰著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

      讀懂之一:自信,彌足珍貴的復興之魂

      縱觀今年的慶祝活動,自始至終展現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堅定自信,展現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信念,展現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信心。讀懂這份自信,就讀懂了輝煌70年的豐富內涵,也就讀懂了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標識。

      70年前,“站起來”的自信強音在天安門城樓上響徹云霄。70年后,“強起來”的自信宣言在天安門城樓上久久回蕩。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在10月1日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這是新時代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清脆回答:不管面臨怎樣的風險和挑戰,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這份自信是多么彌足珍貴。回望曾經的中國,正是因為腐朽的制度導致整個國家喪失了自信心,社會一盤散沙,中國跌入了積弱積貧的深淵。為了重拾中華民族的自信,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付出巨大犧牲才換來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以來的70年里,國家的自信、民族的自信、人民的自信不斷積累,不斷厚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光輝旗幟,不斷把全民族的自信心推向了新的高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慶祝活動,體現了我們的黨是自信的執政黨,我們的國家是自信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是自信的人民,我們的軍隊是自信的軍隊,我們的未來是自信的未來。

      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上,我們當然有理由更加自信、有條件更加自信、有實力更加自信。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從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我們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書寫出更美時代畫卷的新的征程;從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我們深深懂得“雄關漫道真如鐵”的艱辛,“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自信。

      中國人民必將書寫出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這是“國之大典”的自信強音。

      讀懂之二:和平,擲地有聲的大國之諾

      大閱兵,無疑是慶祝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自豪、激動、雄壯、威武、震撼、難忘……這些詞成為了廣大群眾對大閱兵的真切感受。

      閱兵活動亮點紛呈,規模之大、類型之全創歷史之最、編組之新,充分體現了強軍成果。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余架、裝備580臺(套)……此次大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也是人民軍隊改革重塑后的首次集中亮相。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儀仗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舉行如此大規模的閱兵活動作為國家重要慶典活動的制度性安排,向中國人民展示了我國的國防力量,更向世界展示中國維護和平的決心。

      作為一個曾經長期陷入戰亂并被帝國主義列強無情蹂躪的國家,中國最懂得和平的珍貴。中方在重大國際場合始終強調,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遠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

      和平之諾,一諾千金。中國一直以來用實際行動捍衛和平發展道路,參與世界和平建設。在國慶閱兵式上,首次設立維和部隊方隊,立即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維和部隊方隊,代表的是千千萬萬為了世界和平與安全,奉獻青春與熱血的中國軍人,中國軍隊一如既往堅定支持聯合國維和事業,用堅毅與奉獻書寫維護和平的大國擔當,用行動與實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受閱的維和部隊方隊。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在本次閱兵式上,最令人關注的是中國軍隊的裝備力量。當中國向世界真誠展示海陸空先進裝備力量時,就是向世界表明中國有決心、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和平發展道路。中國人民深知,和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必須有足夠強大的國防力量來建設和平、實現和平。事實一再證明: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有力捍衛者,明天的中國同樣是和平發展的旗手!

      讀懂之三:人民,堅如磐石的執政根基

      人民是共和國的主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自豪的是人民,最開懷的是人民,最有獲得感的是人民,最受鼓舞的也是人民。“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在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人民”二字。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這是群眾游行中的“中華文化”方陣。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在群眾游行活動中,10萬群眾、36個方陣、70組彩車,用純粹自然的方式展現人民對祖國的熱愛,表達人民對生活的真情實感。人民群眾是新時代的主人翁,人人都有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是奮斗者。各行各業、各族各界,盡情抒發喜悅的心情,盡情分享時代的榮光。

      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喜慶日子里,對發展成就最有發言權的是人民,對幸福生活最有發言權的也是人民,對未來最為憧憬的同樣是人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牢牢鐫刻在黨的旗幟上,也深深烙在共產黨人的心坎上。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上,中國共產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在新的長征路上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10月1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這是聯歡活動現場。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中國共產黨的這個立場、這份清醒,不因時間的推移而減弱,相反,在長期執政的征程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會更加牢固,更加閃光。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誓言錚錚!這必將跨越時空、跨越一切艱難險阻,激發億萬人民向著偉大夢想奮勇前進!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讀懂“國之大典”的三重深意-新華網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5112508128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小视频|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a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大全|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边|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亚洲色图综合网站| 菠萝菠萝蜜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jizz中国jizz欧洲/日韩在线| 日日操夜夜操狠狠操|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的|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四虎影视www四虎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www一级黄色片|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清白在天天线|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健硕粗大猛烈浓精| 美女视频黄频大全免费|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深爱五月激情网| 国内精品哆啪啪| jizz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 成年女人免费碰碰视频|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男人边吃奶边摸下边的视频| 合租屋第三部小雯怀孕第28章| 韩国理伦大片三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