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五谷豐登聽民聲——寫在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
    2019-09-22 10:51: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五谷豐登聽民聲——寫在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

      新華社記者

      春華灼灼,秋實離離。9月23日是中國農民豐收節。去年,黨中央決定、國務院批復,確定每年秋分之日為此佳節的。為農設節,彰顯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農愛農的拳拳之心。

      在這個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飄香的時節,新華社記者走進各地田野、村舍,帶來透著泥土和原野氣息的報道。

      又是一個豐收年

      “豐收在望,心里踏實,特別高興!”

      20日,在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鶴龍湖鎮南洲村的一塊稻田,沉甸甸的稻穗隨風起伏、頻頻頷首,把喜悅之情傳給這塊地的主人、糧農李昌浩。再有半個多月,他這4畝多水稻就要收獲了。

      李昌浩每天都要到地里查看。他說,自己一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種好水稻。1950年出生的他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經歷了從吃不飽穿不暖到衣食無虞的不同時期。

      1949年到2019年,彈指一揮間,舊貌換了新顏。

      70年間,中國破解了長期以來頭號發展難題,成為世界最大農產品生產國,人民家境殷實、安居樂業,農業和農村的變化更是翻天覆地。

      70年間,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傳統的農業國家轉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農業一直是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

      “飯碗不空,肚子不餓,才能干別的事。”憶及過去,李昌浩感慨道:“一家人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這樣。”

      與此同時,距南洲村2700公里開外的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大豆田也已金黃一片。豆農侯文林剝開豆莢,把大豆扔進嘴里嚼起來。

      “豐收已定,月底就開始收割!”他經營的林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種了4500多畝大豆,預計畝產超過300斤,這比國產大豆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

      調減玉米、擴種大豆,是這片黑土地上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招。今年黑龍江全省不僅大豆面積增至6400萬畝,還通過集成綠色種植技術、開展高產攻關創建等,提升了單產水平,從而提高了種植效益。

      來自大地的豐收喜悅,又何止糧食?你看,新疆的辣椒通紅、葡萄翠綠,湖北的蓮藕白壯、小龍蝦活泛,河北的梨子脆生生、板栗大而滿,云南的玫瑰飄香、芒果金黃,內蒙古的羊只肥美、牧歌歡唱……

      斗轉星移,四季輪回。億萬農民用勤勉的勞作繪就一幅幅美景,用汗水澆灌出一年年碩果。

      歲稔年豐,家國同慶,幸甚至哉!

      增收才是真豐收

      雨剛停,和大林就放下茶杯、換上雨鞋,急急忙忙走向屋后的茶山。他要趁天晴采茶去。

      和大林的豐收節將在茶山上度過。他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老姆登村,這是一個藏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深處的小山村。

      和大林種了30多年茶樹,但過去由于交通落后,茶葉一直賣不起好價錢。和其他村民一樣,家里還是得靠玉米、土豆為生。因為海拔高,這些傳統農作物產量低、只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公路通進村里,來山里自駕游的人們越來越多,游客對和大林的高山生態茶頗為青睞。他的茶葉七成都是游客買走的,普通級別的茶葉,一斤能賣300元上下。一家人的生活也一天天滋潤起來。

      看到茶葉銷路越來越好,村民們開始跟著和大林種起生態茶。隨著收入的增加,大伙陸續告別人畜混居的環境,住進了有衛生間的磚房。

      同樣的秋日,不同的歡歌。在太行山里的河北石家莊贊皇縣西石家莊村,此時正是板栗豐收之時。滿山的栗子樹上,一個個毛栗子果肉飽滿甘甜。

      祁堅強用長竿打栗子、他的妻子用夾子收栗子,兩口子正忙得不亦樂乎。雖然今年有點旱,產量沒有往年高,但價格卻比往年每斤高了1塊多錢,算下來收入還高了點。

      收獲后的板栗要抓緊賣掉,不然脫殼后的栗子很快會干,市場不歡迎。與和大林一樣,祁堅強不再擔心銷路問題,因為他搭上了農產品電商的快車。

      去年,贊皇縣的一家農產品經銷公司把當地的大棗、核桃、板栗、壽桃等特色農產品,上線到蘇寧易購的“中華特色館”,一下子打開了全國銷路。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讓所有貧困群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

      從新中國成立時農村人口普遍貧困到上個世紀末中國人基本解決溫飽,再到2020年“一個都不能掉隊”共同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將是劃時代的成就。

      美好生活新希望

      再有一個月,新疆的和田大棗就要收獲了。64歲的王宗新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種了39畝紅棗樹,這是他家主要收入來源。

      今年棗子長勢不錯,預計產量能比去年翻一番,王宗新很滿意,但他擔心收獲時的市場價格。

      這兩年,隨著交通物流水平的提升和新疆林果的品牌化建設,和田大棗名聲越來越大,全國有名。王宗新的大棗每年都銷往全國各地。

      “同質化競爭嚴重,農民又分散面對市場,收購價不理想。”他坦言,“最為渴望的就是議價權,希望我們棗農能在合作社組織下跟收購方議個好價錢。”

      不僅經營是分散的,大多數農戶的生產規模比王宗新要小得多——全國2億多農戶,戶均耕地面積才7畝多。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既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又保護好小農戶的收益,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一個必答題。豐收之時,仍須各方繼續求索。

      農民的豐收,不僅是農產品豐收,甚至也不僅是收入的增長,還要有宜居的生活環境、豐富的鄉村文化、留得住的鄉情。讓我們一起傾聽他們的心愿——

      “收完栗子,我家就要搬進新房了。希望以后能像城里人那樣,生活越來越方便,村里的人氣越來越旺!”祁堅強兩口子笑意融融地說。

      “種田效益提高了,農業才能良性循環,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回到農村、建設農村。”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程順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陳應征說。

      “我希望加強村集體經濟發展,把農村的資源留在農村,年輕人不再都涌進城市。”全國勞模、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陡崗鎮袁湖村黨支部書記袁少敏說。

      “從咬牙堅持到滿滿的獲得感,投身農業6年來酸甜苦辣嘗了個遍。希望社會對我們這些‘新農人’的理解和支持更多。” 湖北十大職業農民之一、吳稻長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吳斌說。

      ……

      一曲鄉村振興的時代之歌,正在廣闊原野激蕩響起!(記者董峻、高敬、周楠、楊靜、王建、李志浩)

    相關稿件:

    鄉村豐收“網紅”忙 手機玩轉新“雙搶”

    60后新農人“吳稻長”的獲得感和心愿單

    中國農科院首次向公眾展示農業科技成果

    從“春種秋收”到“四季豐收”——溫室大棚里的豐收新圖景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朝華
    五谷豐登聽民聲——寫在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33011250243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把数学课代表按在地上c视频| 视频黄页在线观看| 日本护士激情波多野结衣| 4hu四虎永久免在线视| 欧美乱强伦xxxxx高潮|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rbd奴隷色の女教师4| 欧洲肉欲K8播放毛片| 四虎在线最新永久免费| 91久久国产精品| 日本在线xxxx| 亚洲美女黄视频|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人妻|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精品国产男人的天堂久久|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高清熟妇啪啪内射不卡自拍|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福利小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国产精品2019|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拍|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男人肌肌捅女人肌肌视频|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av狼最新网址|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草莓app下载2019年|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啊快点再快点好深视频免费| 三上悠亚在线网站| 小东西怎么流这么多水怎么办|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