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秘密小組“追”寶、仁人志士獻寶、兄弟國家還寶……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怎樣“追”回大批流散國寶?
    2019-09-17 18:08: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秘密小組“追”寶、仁人志士獻寶、兄弟國家還寶……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怎樣“追”回大批流散國寶?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

      引言:這是流失國寶回家的動人故事,亦是中華民族追夢圓夢的迢迢征途。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已促成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17日,這些文物中的一部分珍品亮相國博。即日起,新華社在“新華調查”欄目推出“‘追’寶70年”報道上下篇,講述70年間我國流失國寶鮮為人知的“回家”歷程,致敬那些在不同時期為這一事業奔走奮斗、默默奉獻的“追寶奇兵”們。

      “我們的民族文獻,歷千百劫而不滅失的,這一次也不會滅失。我要把這保全民族文獻的一部分擔子挑在自己的肩上,一息尚存,絕不放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物局首任局長鄭振鐸

      17日,一批“國寶”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它們曾在神州蒙難、家國離亂的歲月中流落他鄉、散失蒙塵;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它們有賴多方努力得以復歸故土。

      “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是怎樣“追”寶回國的?誰成了當時的“追寶奇兵”?國際社會又對我國“追”寶態度如何?新華社記者帶您穿越時光,見證“追”寶70年。

      “追”寶:為國為民“追”寶 神秘小組建功

      從皇家紫禁城到人民博物院,故宮目前擁有超過186萬件(套)文物藏品,奇珍異寶燦若群星。眾所周知,一些珍寶有著失而復得的曲折經歷;鮮為人知的是,“追”寶回國的傳奇中,總有一個神秘組織的身影……

      “凡是‘國寶’,我們都是要爭取的。”鄭振鐸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當時,這個神秘組織剛剛千方百計成功為新中國追回了《中秋帖》和《伯遠帖》。

      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并稱“三希”,被清乾隆帝視為稀世珍品,是國寶中的國寶。清末世局紛亂,《中秋帖》《伯遠帖》被清遜帝溥儀攜出紫禁城,其后幾易其手,輾轉至香港。

      1951年10月,文物圈中傳出兩帖即將詢價出售的消息。為防中華瑰寶失散,神秘組織火速啟動搶救工作。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的王冶秋奉命偕同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等人星夜兼程,南下談判。其間斗智斗勇,最終成功購回國寶。

      這一神秘組織正是“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由清末至上世紀四十年代,戰禍不斷,國難經年。大量國寶珍玩南流至香港,令各路文物商販、藏界老饕垂涎。新中國成立之后,為避免國家永失珍寶,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關心下,由文化部文物局建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為中國人民“追”寶。

      舉步維艱、篳路藍縷,秘密小組在“二希”之外仍成功征集了唐韓滉《五牛圖》、宋徽宗趙佶《祥龍石圖》等許多珍寶。

      “所有在港要收購的文物,請統計一下:共有若干件,共需多少款?并且分別‘最要的’‘次要的’,以便一次請求外匯。”

      “陳仁濤的古錢,如能在九十萬港元左右成交,決當購下。惟本年度預算不多,需在明春才可付出。”

      “譚敬的三件,忽增為六萬元,只好暫時不談了。”

      “行動務請特別小心謹慎,不宜泄露秘密。”

      ……

      歲月無情,舊人不在。但存世墨跡,卻將“追”寶者們為國為民“追”寶的浩然正氣留駐于乾坤之間。

      獻寶:楊銓護寶周全 寶璋義贈寶藏

      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有一批別具特色的館藏文物——數百件極富廣東地方特色的石灣藝術陶瓷。它們都來自文物收藏家楊銓先生于1959年至1964年間的捐贈。

      楊銓少時移居香港,親眼目睹中華文物慘遭盜賣外流,因此立志“盡畢生之力保護中華文物”。日軍侵占香港時,即便受盡磨難,他仍排除萬難保護藏品周全。然而,這批藏品的未來卻也一直困擾著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經過觀察,楊銓由衷感到,這是一個真正“注重對文物的保管、整理和研究”的政府,深思之后,他決心將自己珍藏的5000余件文物捐獻國家。

      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政府接受的最大規模的文物捐贈。文物包括陶瓷、銅器、玉石器、漆木竹器、文具等,時代涵蓋新石器至近現代。

      與他作出相同選擇的,還有蜚聲國際的病理學專家、中國病理學先驅之一侯寶璋先生。

      在1963年至1972年間,他及家屬數次擇選家藏,將陶瓷、書畫、銅器等2000余件文物捐贈給國家。這些珍貴文物此后都被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從先秦兵戈到隋唐鏡鑒,國寶連結國運,呈現民心。山河破碎、人心澆漓,國寶難免滅失流散;但若舉國向上、民心振奮,曾經蒙塵的國寶終有機緣經由一位位赤誠無私的“楊銓”“侯寶璋”之手,踏上回家歸途。

      還寶:立法令護寶得尊重 還大典國寶歸中華

      《永樂大典》,命運多舛。

      這部匯集了自先秦迄明初約8000種古代典籍的“百科全書”,歷經朝代更迭、民族劫難,正本早已渺無蹤跡、副本亦經久散佚。據統計,《永樂大典》已知存世僅存800余卷、400余冊,每一冊均極珍貴。

      正是流失《永樂大典》歸國,開創了外國政府向新中國返還流失文物先河。

      新中國成立伊始,雖百廢待興,卻不忘早早著手建章立制、遏制文物流失。1950年5月,新中國公布第一部文物保護法令——《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法令嚴格限制文物出口,切實實施文物進出境審查,迅速扭轉了鴉片戰爭以來國寶奇珍大量流失的局面。

      新中國重視文化遺產保護的鮮明態度,贏得了一批國家的尊重。

      1951年至1958年間,蘇聯先后3次向我國返還共64冊《永樂大典》。1955年12月,民主德國又返還3冊八國聯軍侵華時劫走的《永樂大典》。

      如今,《永樂大典》作為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已有無數觀眾曾在展覽中被它蘊涵的輝煌所吸引,更為它得以歸國的傳奇而贊嘆。今天的它也再不僅以泛黃卷冊面貌示人——以它為主題的系列冰箱貼、充電寶、文房套裝等文創產品,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廣受歡迎。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秘密小組“追”寶、仁人志士獻寶、兄弟國家還寶……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怎樣“追”回大批流散國寶?-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50064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高清在线不卡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91精品久久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污视频网站观看| 另类欧美视频二区| 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美女扒开尿囗给男人玩的动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avav在线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久久青草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都市激情亚洲色图|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 性生活大片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欧美在线一级视频|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国产在线乱码在线视频| 俄罗斯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大ji巴想cao死你高h男男| 免费在线视频你懂的| 韩国免费毛片在线看|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avtt在线播放| 性无码专区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的在线mv视频|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男女一级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