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巨變下科學家的創新之路
    2019-09-08 21:46:3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組織“外媒記者走進中國科學院”活動 (王曉亮攝)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喻菲 李宓 全曉書)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利用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獲得世界上迄今最精確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組織的“外媒記者走進中國科學院”活動上,中科院副院長侯建國向眾多外國媒體記者表示,中國科學家近年來不斷在基礎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也在為全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這些科學研究不僅有利于中國,也造福于世界;而這些科學成果背后的中國科學家和中國科學院,既是中國巨變的親歷者,也是中國發展的推動者。

      成長,中科院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

      1949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個月后,中國科學院誕生了,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新中國第一位理學博士、第一位工學博士、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雙學位博士都是從中科院走出來的。

      根據此前發布的“自然”指數數據,從2012年開始,中科院已連續7年位列該排行榜全球第一,保持著高水平科學論文的發表。

      侯建國說,中科院歷來重視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配合“一帶一路”和“率先行動”等重大決策部署,布局實施了發展中國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海外科教中心建設、國際伙伴計劃、國際人才計劃、“一帶一路”科技合作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大舉措。

      中科院已在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區創建了10個海外科教合作中心。率先實現中國科技“走出去”并“站得住”,與所在國在科技合作方面實現深度融合,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科技普惠成果一同助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紅梅(右一)在向外媒記者介紹實驗室情況(王曉亮攝)

      初心,回祖國拓展基礎研究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周琪回憶起童年時代,滿大街都能見到這樣的海報——“我們愛科學”。“那個年代,我們最大的夢想是當個科學家。”

      1998年周琪博士畢業后前往法國深造,在法國生活近四年后又舉家回到中國。剛回國的時候工作條件非常簡陋。很多國外同行都不理解,他為什么要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回到中國。

      “我很認同這句話,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作為科學家,我不僅想從事科學研究,也希望為祖國做貢獻。而且我從不相信,科學只能靠大而豪華的平臺才能做出來,科學研究主要在人、在思想。”

      參觀周琪團隊的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外媒記者們發現,實驗室在今天依然不算“豪華”,一些周琪十多年前從國外帶回來的設備還在使用。

      然而在這樣簡樸的實驗條件下,誕生出了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研成就:在國際首次獲得體細胞克隆大鼠、首次證明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發育全能性;創建多種新型的干細胞系;實現小鼠同性生殖等;建立國內首家臨床級胚胎干細胞庫,領導啟動國際首批胚胎干細胞來源的功能細胞的臨床治療(帕金森氏病)研究,領導制定和發布中國首個干細胞通用標準等。

      周琪在與記者們交流時談到,有些人只愿意花最少的精力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樣是什么都做不好的,科學家必須攻堅克難。

      “對于科學家而言,責任只有一個:探索未知。在干細胞再生這個領域,沒有人知道該怎么做,我們希望在沒有路的情況下走出一條路來。真正能走遠的科學研究一定是自主創新的。我們未來的規劃依然是做一些有挑戰性的工作,保持探索未知的勇氣。”周琪說。

      來自喀麥隆的阿諾德(右一)在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他在向外國媒體記者介紹自己的工作。(王曉亮攝)

      開放,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和周琪一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中科院院士高福也曾在國外留學。在英美生活了十多年后,高福回到中國工作,他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讓國家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經濟上的進步需要科學的進一步發展。”高福說。

      他向外媒記者介紹,其實驗室的工作專注于病毒跨種間傳播機制研究,例如禽流感病毒是如何感染人類的;來源于蝙蝠的SARS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完全是動物源性病毒,為什么也會感染人類。

      高福團隊在過去的十多年里闡明了H5N1、H7N98、H10N8等可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的分子機制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的分子機制。目前該團隊正在研究各種病毒的中和抗體,包括寨卡病毒、裂谷熱病毒和黃熱病病毒。

      “如果我一直在英國或者美國工作,也許能成為某個小領域的專家。但是在中國,我可以選擇一個大的領域,現在就同時在做病毒學和免疫學研究,更重要的是我還做了很多管理工作。”高福說。

      目前擔任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的高福負責整個中國的疾病控制和預防工作,也負責與非洲和其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合作。

      “因為中國的開放政策,在中國工作,特別是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科研人員會獲得一個很好的與世界其他國家交流的機會。”高福說。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右一)在向外媒記者介紹情況(王曉亮攝)

      巨變,為新問題尋找新方案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生了滄桑巨變。新時代的中國科學家正在為解決當前中國面臨的問題而不斷創新,尋找科學應對之策。

      從20世紀70年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到2015年中國全面二孩政策出臺,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中國人口與生育政策經歷了歷史性調整。

      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紅梅說,在全面二孩政策環境下,高齡產婦的增多、新生兒出生缺陷是中國目前面臨的不容忽視的生殖健康問題。

      她向前來參觀的外媒記者介紹,其實驗室目前主要研究胎盤的發育。“我給自己職業生涯設定的目標是,研究清楚人的胎盤是如何形成的,人的不同細胞類型如何匯集成胎盤的功能,胎盤功能異常對胎兒的影響,胎盤干細胞是否能在臨床治療疾病等問題。”

      面對2018年開始在中國蔓延的非洲豬瘟,34歲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介紹,中科院正在規劃非洲豬瘟相關研究。

      非洲豬瘟并非新的病毒。由于之前僅有少數國家受到非洲豬瘟的困擾,科學界對它的研究還很膚淺,所以發現100多年了,還沒有研制出特別有效的疫苗。

      “我們希望對非洲豬瘟開展病理性研究。鑒于病毒會在流行中進一步發生變異,我們更要做好長期攻堅的準備,開展更多基礎性研究。”施一說。

      施一也是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8年12月這個重點實驗室成立時只有大約50人,目前已發展到300多人。實驗室里最年輕的研究員只有32歲。日益壯大的科研力量讓這個實驗室能與國際同行一起進行世界最前沿的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

      中國不斷改善的科研環境不但喚回海外學子,也吸引了大批外國科學家到中國開展科學研究。

      來自喀麥隆的阿諾德在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已經進行了兩年的博士后研究,希望能找到針對中東呼吸綜合征、SARS等冠狀病毒的抗體。

      “對那些想成為優秀研究人員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實驗室。” 阿諾德說。

      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干細胞再生與代謝研究組組長黃仕強來自新加坡。他說,新加坡的科研經費比他剛到中科院時多一些,但與這邊團隊成員合作起來更有志同道合的感覺。

      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偉說:“我們跟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科學家沒什么大的不同,我們都對自然界的生命感到好奇,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為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中國巨變下科學家的創新之路-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9747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 耻辱の女潜入搜查官正在播放|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一级黄色毛片免费看|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国产成人a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性一交一乱一视频免费看| 久久成人免费播放网站|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萌白酱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全日本爽视频在线| 蜜桃成熟时33d在线| 国产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视频|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 性按摩xxxx|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果冻麻豆星空天美精东影业| 亚洲第一色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 动漫美女被吸乳羞羞网站动漫| 西西人体www44rt大胆高清|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69老湿机体验区手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xx00动态图| 性XXXXBBBBXXXXX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