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2019-04-30 00:23: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杭州4月29日電 題:“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新華社記者王俊祿

      浙江椒江海門碼頭向東29海里,大陳島如一顆明珠,閃耀東海。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圖文互動)(1)“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大陳供電所工作人員為島上居民更新電路(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60多年前,一批青年團員響應號召,滿腔熱血登島墾荒,用青春和汗水培育出“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

      風不言,海不語,芳華在似水流年中逝去。但人們從未忘記,這座海島從原本的滿目瘡痍,到如今的“東海明珠”,背后是一代代墾荒者的奮斗足跡。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圖文互動)(2)“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臺州星浪海水養殖廠的養殖網(4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孤島新生

      “中午吃的筍是從椒江買的。因為海上起了霧,輪船延遲,晚到了兩個多小時。”92歲的第一代墾荒隊員徐定壽和85歲的老伴周銀翠的午飯有些遲。

      迷霧之中,高聳的墾荒紀念碑依然清晰可辨。那些芳華歲月和奮斗歷程,也隨著老人的講述一一再現。

      1955年初,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敗退臺灣,劫運了海島居民1萬多人,留下了一個滿目瘡痍的荒島。1956年起,先后5批467名青年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滿腔熱血登島墾荒。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圖文互動)(3)“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大陳島俯瞰(4月1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往返大陸與海島,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周銀翠說,60多年前,他們撂下年幼的孩子,作為第二批墾荒隊員,從溫州永嘉毅然奔赴大陳島。那時乘的還是小木船,海上飄搖6個多小時才到達。

      “路不平,燈不明,電話不靈,小船開開停停。”這段順口溜,讓周銀翠記憶深刻。墾荒隊員們紛紛立下誓言:“有一百條困難,克服一百條;有一千條困難,克服一千條。”

      墾荒的道路,異常艱難。隊員們要開發土地,種上莊稼,發展畜牧業。“大家都挑重活干,比如挑大糞最累,男的挑120斤,我能挑100斤,赤著腳一步高一步低,但從不叫苦叫累。”周銀翠說。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圖文互動)(4)“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大陳島墾荒紀念碑(4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除了條件惡劣,危險還隨處可見。當時,島上布滿了國民黨部隊埋下的地雷,后來用了個不得已的辦法:多放養家畜,可引爆地雷。

      經過幾年苦戰,島上辦起了水產綜合加工廠、海鮮醬油廠、乳品加工廠、磚瓦廠、五金修配廠等,經濟收入總計十多萬元。

      海島土壤貧瘠、淡水匱乏,臺風肆虐,墾荒隊員硬是徒手拓荒,為大陳涂下第一片綠,讓海島慢慢恢復生機。60多年過去,當年種下的松樹、柏樹已然蒼翠盎然。

      島上的467位墾荒隊員,也相互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許多男女隊員還因此喜結良緣。滄海桑田,也成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圖文互動)(5)“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臺州星浪海水養殖廠的大黃魚養殖網(4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代代傳承

      島上最漂亮也是最堅固的房子,是學校。每到大臺風來襲,這里還是島上居民的避災安置點。

      相比而言,一般的民房,都會在瓦片上壓上大石頭,防止被臺風吹跑。

      1988年,年僅17歲的翁麗芬到大陳島教書,一教就是30多年。“我是大陳島走出去的孩子,這里有我割舍不下的情誼。”翁麗芬說。

      學校曾有一個自父親出海捕魚遇難后,就再也沒有笑過的女孩。翁麗芬很心疼,把孩子叫到家里,擦干凈臉,扎起漂亮的小辮,還時不時給她準備些小禮物……在大家的呵護下,女孩的笑容終于被找了回來。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圖文互動)(6)“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臺州星浪海水養殖廠的工作人員在撈取受傷的大黃魚(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由于漁業資源減少,人口大量轉產遷移,海島學生也開始銳減。翁麗芬和老師們開始探索特色教育。從引進開展帆板隊文化教育,到配合成立浙江省委黨校“紅色學府”講習所大陳島講習點、臺州大陳島干部學院等,用學校老師的話說,翁麗芬還在不停地“墾荒”。

      入夜,大陳島星星點點亮起燈光,王海強匆匆出門去檢修一處線路。他是老墾荒隊員的后代,也是國網大陳供電所黨支部書記。

      1987年,19歲的王海強作為“墾二代”回到大陳島,成為一名電力工人。島上400來個電線桿,王海強和同事們肩挑背扛、一起栽下的就有200多個。他還設計了“風趨式防纏繞裝置”,保護了海島線路安全,當地人親切地稱他為“光明使者”。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圖文互動)(7)“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大陳實驗學校的學生利用島上的廢棄陶罐作畫(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奮斗不止

      大陳島附近海面上,銅合金網“編織”的巨型海上養殖平臺十分壯觀。

      “墾荒精神中,‘開拓創新’是重要的一方面。這種超大型銅網養殖,就是大陳漁民不斷開拓創新的智慧結晶。”漁民茅兆正說,大陳漁民先后探索了淺水網箱養殖、深水網箱養殖、銅網圍海養殖三次轉型升級之路。

      如同60多年前年輕隊員們登島墾荒,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海島又涌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皮膚黝黑的80后王麒,便是其中一位。“現在的大陳島交通更便捷、環境更整潔,我家民宿所在的梅花灣村整體面貌更是煥然一新,‘伴山居’也就跟著火了。”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圖文互動)(8)“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

    ?椒江區少體校大陳帆船帆板基地的孩子們在海上訓練(4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今天的墾荒者中,還有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年輕鄉鎮干部。大陳鎮黨委書記倪國正說,鎮里群眾有什么需要,一個電話上門服務;島上項目有什么困難,實施全程代辦服務;群眾在島外需要辦理事項,提供“遠程”服務,全面實現了“陸上辦事不回島、島上辦事不出島、海上漁民不上島”的便民目標。

      構建海島墾荒精神傳承示范點、打造“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示范島”“零排放生態美麗島”……如今的大陳島,正搶抓灣區建設戰略機遇,積極創建全國“現代化海島建設示范區”。

      臺州學院黨委書記崔鳳軍表示,今天的大陳島,正朝著“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目標邁進。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墾荒精神也必將不斷發揚光大,成為更多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東海明珠”挺立一座“精神燈塔”——追尋浙江臺州大陳島墾荒精神-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4350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小说|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日本最新免费不卡二区在线|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金莲你下面好紧夹得我好爽|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日本 |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日本漫画大全彩漫|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182tv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水多|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videos极品|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69堂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好吊妞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欧妇女乱妇女乱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事 |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狠狠热免费视频|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老师免费视频| 黑白配hd视频|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blacked欧美一区二区| 成年在线观看免费人视频草莓| 五月婷婷狠狠干| 污视频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菠萝蜜国际通道麻豆三区|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 884aa四虎在线| 在车子颠簸中进了老师的身体|